1985年至2000年担任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3年09月至1997年07月,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师从赵毅教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
1997年09月至2000年12月,就读于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研究生,师从发酵工程专家伦世仪教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
2001年01月至2002年12月,在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 。
2004年05月至2008年05月,担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教授。
2006年01月,创建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担任院长 ;10月,担任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2008年06月至2016年03月,担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2010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
2012年,被聘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4年02月,担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
2016年04月,担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任洪强长期从事工业废水、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生物处理强化理论、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开拓了中国复杂废水生物处理增效调控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新领域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任洪强先后发表论文267篇(SCI收录122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参与研制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36项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2000.12 |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工作特性研究》 |
任洪强著译 |
无锡轻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5.09 |
《环境管理学》 |
沈洪艳,任洪强编著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2.06 |
《发酵生态工程》 |
任洪强,耿金菊,何宁编著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5.04 |
《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应用及优化技术》 |
任洪强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5.11 |
《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原理及优化技术》 |
任洪强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7.11 |
《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
任洪强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任洪强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科技奖1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3)、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6项(4项排名第1);获授权发明专利中国87项、美国17项、欧盟等12项,专利应用转化69项 。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2006年 |
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9年 |
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11年 |
大型厌氧发酵沼气工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2年 |
大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3年 |
污染物微生物净化增强技术新方法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16年 |
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
折叠
科研态度
任洪强对于科研有过表态,"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沉下来而且要能坚持下来,坐冷板凳是一件难事,但坐冷板凳的同时能做成事更难,因此坚持就更重要。""对科研的态度一直不放弃、不放缓,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
课程讲座
2020年9月17日,任洪强应该在"美丽中国梦"环境学院开学第一课暨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开讲,为200余名师生讲授了环保"科技-标准-产业"的创新。他围绕环保"科技-标准-产业"的创新,讲解了背景与需求、科研经验体会、国家创新趋势和水处理的未来四个方面的问题。他认为,技术、标准和产业三者之间存在着创新、引领和驱动的互促关系。科技创新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推动形成新的标准;标准创新引领和规范科技和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创新能够提供优质的水处理产品和服务,进一步驱动科技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生化合物、日益复杂化的废水水质、日趋严格的环境管控升级,生物处理工程科技面临着持续抗逆和增效的创新需求。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2008年 |
第四届中国发明创业奖 |
中国发明协会 |
2008年 |
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 |
|
2013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
2014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 |
何梁何利基金会 |
2018年 |
江南大学优秀校友 |
江南大学 |
2019年11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9年09月至 |
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
2009年09月至2014年04月 |
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
2012年09月至 |
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
2013年02月至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生物环保专家组组长 |
2015年10月至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委员会主任 |
2016年08月至 |
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 |
2016年11月至 |
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ISO/TC282/SC4)首任主席 |
|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
|
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
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
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